气温回升,小心被蚊子“盯上”!外出旅游要小心
发布日期:[2025-04-27]来源:健教科 浏览:

目前,多个国家正处在登革热疫情的上升阶段,个别国家今年以来确诊病例已超百万大家纷纷出门享受着户外的乐趣,但有一群不速之客也跟着热闹起来——那就是让人头疼的蚊子大军!

它们可不是来玩玩的,而有可能携带着一个令人胆战心惊的名字——登革病毒!今年以来,像泰国、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已经报告了不少本土登革热病例,前往这些热门旅游国家游玩的游客们要小心哦!

一、登革热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媒介白蚊伊蚊和埃及伊蚊(俗称花蚊子)叮咬传播。

登革热一般不会“人传人”,只有当蚊子吸了感染者的血后,病毒在体内复制,蚊子在下次叮咬人时,才能把病毒传播出去,也就是说,白纹伊蚊(俗名花斑蚊)和埃及伊蚊是罪魁祸首,传播模式为:“病人→伊蚊→其他人

登革热的典型症状是高热、三痛、三红和皮疹

高热:突发高烧(40°C以上);

三痛:剧烈头痛、全身关节痛、肌肉酸痛;

三红:面红、颈红、胸红;

皮疹: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

绝大多数病人可在1-2周内痊愈,少数患者发病后病情进展迅速,可出现出血、休克甚至死亡。

二、白蚊伊蚊的习性

看懂了吧?登革热是由蚊子传播的,所以预防登革热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防蚊、灭蚊。我们更需要留意的是白纹伊蚊。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现在就仔细给大家讲讲这个白纹伊蚊的习性吧。它的一生分为卵、幼虫、蛹、成蚊四个阶段,其中前三个阶段都是在水中,只有成蚊才离开水,产卵时又回到水边。所以呢,各种积水是蚊子繁殖的必要条件,大到河流湖泊,小到瓶瓶罐罐,甚至树洞、石缝,只要有积水就有可能成为它的繁殖基地。



三、如何有效预防

1.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蚊虫叮咬

避免在公园和景区树荫、凉亭下长时间逗留,减少在早晨、傍晚等蚊虫活跃时段前往公园、草坪散步和活动。远离积水、废旧轮胎沟渠等蚊虫孳生地,前往蚊虫多的地方,可以穿长衣长裤,皮肤裸露部位涂抹蚊虫趋避剂,避免蚊虫叮咬。家庭可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进行物理防蚊,也可使用电热蚊香液、蚊香、电蚊拍、杀虫气雾剂等杀灭成蚊。

2.做好爱国卫生运动,防止蚊虫孳生

开展“翻盆倒罐”,清除室外积水。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定期清除家庭、单位内的各种积水。可用“封、填、疏、排、清”五步来解决。

:封盖好水缸、水箱等容水器皿。

:填平洼坑、废用水塘、水沟、竹洞、树洞等。 

:疏通沟渠、岸边淤泥和杂草等。

:排清可能孳生蚊虫的积水,包括房屋前后、花园/阳台/天台、水池/水养植物、饮水机托盘/花盆底托、竹筒/树洞/轮胎、建筑工地和绿化带等积水。

:各种闲置盆罐、饮料罐、食品盒、玻璃瓶等废弃容器,及时清除丢弃或翻倒过来。

3、外出游玩前先了解当地疫情

提前了解目的地登革热发病情况,目前登革热流行的地方有尼泊尔、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印度、老挝、泰国、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等东南亚、南亚国家及巴西、秘鲁、哥伦比亚等美洲国家和部分非洲国家。在逗留期间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时就诊并主动说明被叮咬的情况。 返回本地后,如果2周内出现发热,要及时就诊主动告知医生旅行史,请配合医院进行住院防蚊隔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