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蟹的那些健康小讲究
发布日期:[2025-11-03]来源:健教科 浏览:

秋风起,蟹脚痒。金秋十月,凉意渐浓,大闸蟹终于迎来了集中上市的季节,蟹黄饱满,蟹膏丰腴,蟹肉紧实,然而这份美味背后却暗藏健康玄机,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看一下,关于食用螃蟹的那些健康小讲究。

一、螃蟹的营养价值

蟹肉属于高蛋白、低脂肪的食材,每100克中蛋白质含量约17克且氨基酸组成均衡,易被人体吸收,是难得的优质蛋白;而所含脂肪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富含Omega-3,有利于心脑血管健康;同时螃蟹还富含钙、磷、铁等矿物质,以及维生素A、B、D等营养素,适量食用可为身体补充优质营养。


二、吃蟹时的四大讲究

1.绝对不能吃死蟹

因为螃蟹死后细菌会迅速繁殖,产生组胺等毒素,即使把死蟹煮熟煮透,毒素仍不易被破坏,吃了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还会脱水虚脱。

2. 尽量减少食用生蟹、醉蟹

因为螃蟹体内可能携带各种病原微生物,尤其是肺吸虫幼虫卵感染度很高,抵抗力很强,单用黄酒、白酒浸泡并不能杀死。

3. 螃蟹虽鲜,但并非全身都能吃

蟹胃、蟹心、蟹肠、蟹鳃这四个部位要记得去掉。蟹胃像个三角形小囊,藏在蟹壳前端;蟹心在蟹黄中央,呈淡灰色小片;蟹肠则是蟹身体尾部那条黑线;蟹鳃像两排毛状物,位于蟹身两侧。这些都是螃蟹的呼吸和消化器官,容易藏污纳垢,吃多可能会引起身体不适。

4. 食用螃蟹,适量是关键

从营养角度来说,成人一次吃中等大小的螃蟹(约100-150克/只)以1-2只为宜,每周不超过3次;儿童、老人


三、吃蟹时的最佳、最差搭档

1.最佳搭档:生姜、醋、酒 (尤其是黄酒)

生姜性温,可中和螃蟹的寒性;醋能帮助分解蛋白质,促进消化;黄酒性亦温和,有活血暖胃的功效;这三者联合起来可以保护肠胃。

2.最差搭档:梨汁、花生

梨味甘性寒,与螃蟹同食易伤人肠胃;花生脂肪含量高达45%,如果与性味寒凉的螃蟹相遇,易导致腹泻。


四、哪些人要少吃

1.过敏体质者

螃蟹属于“发物”,易诱发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红疹、荨麻疹,严重时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腹痛呕吐。曾对海鲜、螃蟹过敏的人群需绝对禁食。

2.痛风及高尿酸血症患者

螃蟹属于高嘌呤食物,食用后会显著升高血尿酸水平,极易诱发痛风急性发作(关节红、肿、热、痛)。在痛风发作期应绝对禁食;缓解期也需严格限制摄入量、谨遵医嘱。

3.慢性肾病患者

螃蟹蛋白质和胆固醇含量高,两类成分均需通过肾脏代谢,会加重肾脏代谢负担,需严格控制摄入量(减轻肾脏负担)或遵医嘱。

4.孕妇 及儿童

虽然“孕妇吃螃蟹会导致流产”的说法无科学依据,但食用螃蟹也需适量,更别吃生腌蟹、醉蟹(可能携带大量寄生虫),避免感染寄生虫,危害孕妇和胎儿健康。儿童消化系统较弱,应尽量少食。

5.高胆固醇、心血管疾病患者

蟹黄和蟹膏胆固醇含量极高,过量食用会增加血脂异常和心血管负担,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疾病风险。蟹肉蛋白质含量高,蟹黄和蟹膏胆固醇含量高,因此这类人群可以适量食用蟹肉,但应少吃蟹黄蟹膏。

6.发热、感冒、腹泻的人

过量食用易对胃造成刺激,可引起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不利于病情恢复。


图片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