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气,警惕中暑
发布日期:[2024-07-26]来源:健教科 浏览:

上周气温稍有下降,但很快又开启了“高温炙烤”模式,持续的高温让“热死人”不再成为一个夸张的形容词,而成了真实现象的描述烈日当空,出去溜一圈就有中暑的风险,坚守在高温岗位的工作者则更易引发“职业性中暑”,威胁健康安全。

 

一、什么是职业性中暑?

职业中暑是在高温作业的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水盐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二、容易引发职业中暑的作业有

1. 高温、强辐射作业:炉窖、炼铁工等

2. 高温、高湿作业:印染、深矿井作业等

3. 露天作业:建筑工、农民、环卫工、外卖员等

4. 高强度作业:体育竞赛、军事训练等

 

三、中暑的症状

1、先兆中暑

在高温作业下工作一定时间后,会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迟缓等症状,体温一般不高于38℃,可伴有面色潮红、皮肤灼热等体征,及时处置后症状即可消失。

2、热痉挛

热痉挛是一种高温中暑现象,在干热环境条件下劳动出汗过度,随汗液排出很多NaCl发生肢体和腹壁肌肉的痉挛现象。多见于四肢肌肉、咀嚼肌及腹肌,尤以腓肠肌为著,呈对称性、短暂发作,若不及时处理,会进一步发展,以至于意识消失,最后死亡。

3、热衰竭

热衰竭(heatexhaustion)在高气温或强热辐射环境下,由于热引起外周血管扩张和大量失水造成循环血量减少,引起颅内暂时性供血不足而发生昏厥的疾病。一般起病迅速,表现为头晕、头痛、心悸、恶心、呕吐、大汗、皮肤湿冷、体温不高、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眩晕、继以晕厥等症状,通常昏厥片刻即清醒,一般不引起循环衰竭。

4、热射病

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一种中暑,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热、无汗、谵妄、昏迷,可伴有全身癫痫样发作、横纹肌溶解、多器官功能障碍等症状,体温高达40℃以上。

 

四、打工人如何预防中暑

1.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2.关注气温变化,及时调整作业时间

3.合理饮食补充营养

4.保证充足睡眠

5.如若发现身体不适,立即请求帮助

 

五、用人单位如何保障工人安全

1.积极改善作业条件

优先采用有利于控制的高温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从源头上降低或消除高温危害;在高温工作场所设置休息场所,同时配备防暑降温设施;将劳动者与热源进行隔离,室外场所可以设置简易屋顶等装置。

2.合理安排室外露天作业时间

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以下时,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劳动者连续作业时间,并且不安排室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全天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且在气温最高时段3小时内不安排室外露天作业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时,应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

3.提供个人防护用品和防暑饮料

尽量选择棉、麻的浅色、透气性强的工作服,为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发放足够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防暑降温饮料和必需药品。

4.做好应急救援和培训

制定高温高温中暑应急预案和救援演练,根据劳动者数量及作业条件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急救药品,定期对员工开展高温防护、中暑自救等职业卫生知识,提高劳动者自救自护能力。

5.定期开展职业健康监护

在高温来临之前组织高温天气劳动者进行件检查,对患有职业禁忌证的劳动者,应及时调离岗位。

 

六、中暑后如何急救

 

一移

迅速将中暑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让患者平躺,解开衣服扣子,以利于呼吸和散热,同时抬高双脚。

 

二降

用冷毛巾捂住患者额头,也可用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擦拭全身,然后用扇子或电风扇吹风,以加速散热。当然,降温要适度,以免造成患者感冒。当患者体温降至38℃以下时,停止冷敷等强制性降温措施。

 

三喝

及时饮用淡盐水以补充体内缺失的水分和无机盐,以防脱水发生,但注意不要一口气喝太多,应小口慢饮

 

四醒

如果患者已经失去知觉,可以按压人中穴和合谷穴,使其恢复意识。如果患者呼吸停止,应及时做人工呼吸。

 

五运

对于重症中暑患者应及时呼叫120转运至最近的医院进行治疗。等待救援期间,应使患者平卧,头向后仰,以保持呼吸畅通。搬运患者时,应用担架运送,不可使患者步行。在运送途中,最好用冰袋敷于患者额头、后脑勺、胸口、肘窝及大腿根部,以起到降温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