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困,好累,好烦……这可能是很多人的口头禅。每天都感觉疲惫、精神不济、心情不佳。你以为这是“996”的锅吗?其实,这种情况可能是甲状腺功能在减退。
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减少或组织作用减弱导致的全身代谢减低的疾病,通俗来说就是体内的甲状腺激素不够用。
得了甲减后可影响全身各个系统和器官的功能障碍,对于育龄妇女和儿童危害极大,可以导致不孕,月经不调,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发育低下。严重时可出现水肿、心脏功能衰竭、昏迷等。但这种病很善于“伪装”,早期甲减起病隐匿,临床症状没有特异性,进展缓慢,大多患者难以发现。
接下来我们将分享3招个简单自测甲减风险的小妙招。
1、测试一:拉发实验
保持3~5天不洗头,捋出一绺头发(40~60根左右),然后从发根处轻微用力拉,观察脱发情况,脱发量在5根以上,说明有病理性脱发,而脱发是甲减的典型症状之一。
2、测试二:测试体温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患者表现为怕热,分泌不足时,则会出现体温偏低的情况。连续3天,在晨起未进食、不活动的情况下,测量基础体温。
正常情况下,人体腋下体温是36℃~37℃,如果测试结果低于36℃,提示基础体温过低,表示患者可能存在甲减风险。
3、测试三:10项症状自测
如果有以下症状5条以上,就可能患有甲减。
(1)感到乏力,常常犯困
(2)大脑思维迟钝,注意力很难集中,记忆力下降,行动和反应变慢
(3)没有明确原因的体重增加
(4)皮肤变得干燥,指甲变脆、易折断
(5)畏寒,经常觉得很冷,即使周围其他人觉得温度适宜时也如此
(6)有许多负面想法,感到情绪低落、抑郁
(7)便秘
(8)肌肉和骨骼僵硬疼痛
(9)血压增高或心跳变慢
(10)胆固醇水平增高
以上仅为简易自测方法,要想临床上确诊甲减还是得依靠临床表现和甲状腺功能检查。
在治疗方面,甲减的治疗主要以激素替代治疗为主,即补充适量的甲状腺素,临床常用的有左甲状腺素片,使患者甲状腺功能恢复并维持正常。
替代治疗在一般情况下,会从小量的起始剂量开始,根据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情况,缓慢小幅上调,每2~4周增加药量,直至达到治疗目标。
临床上大多数甲减都是永久性疾病,必须终生服药。只有少部分甲减(如亚急性甲状腺炎以及某些药物导致的甲减)可以治愈。
所以,对于甲减的患者,首先应该明确甲减的病因,针对病因治疗。其次,治疗过程中应该定期复查,及时到门诊随访,评估甲状腺功能,切忌自行停药,服药期间应规律复诊咨询,使激素替代治疗处于合适的剂量。
日常从五个方面着手保护甲状腺。
1、均衡饮食,不暴饮暴食:碘与甲状腺疾病发病率呈U型曲线关系,缺乏或过多都不行。若医生没有提醒使用无碘盐,就应正常吃含碘盐并适当摄入海产品。
2、戒烟,同时避免吸二手烟。
3、保持情绪稳定:情绪对甲状腺的影响尤为突出,平时保持心情愉悦,及时疏解不良情绪;积极参与社交,多与家人朋友交流。
4、作息规律,适度运动:规律运动有助于维持健康体重,增强身体代谢功能,提高免疫力。经常熬夜或睡眠不足,会导致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和代谢失去平衡。
5、定期体检:特别是以下高风险人群:颈部外照射史或碘131治疗史、甲状腺手术和甲状腺功能异常史、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家族史;患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