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子是空气的“过滤器”,可以过滤掉空气中95%的粉尘、灰尘、过敏原如花粉等直径大于15微米的大颗粒污染物。如果用手挖或抠鼻孔,容易导致毛囊发炎、腺体堵塞,鼻黏膜也易受损,从而使鼻腔的过滤和清洁功能受损。
当抵御空气中污染物的第一道物理屏障——鼻子“失职”了,就会增加呼吸道感染的风险。若污染物或病原体随着呼吸“跑进”呼吸道,可能导致下呼吸道,也就是肺部出现感染,引发肺炎。
反复挖鼻刺激会导致鼻腔前端黏膜毛细血管扩张,出现流鼻血等症状,严重的毛细血管扩张还可能发展成血管瘤。
之前就有报道:“小伙长期挖鼻孔形成血管瘤”,“八岁男孩挖鼻子挖成细菌性脑膜炎”
专家提醒:即使鼻子真的很干涩很不舒服,也尽量不要用手挖,经常做这个不起眼的小动作,后果可能 很!严!重!
轻则流鼻血,导致鼻腔感染;重则伤害呼吸道,引发颅内感染。
长期挖鼻孔导致鼻子“失职”
有些小朋友也有爱挖鼻孔的习惯。和成年人相比,小朋友的鼻黏膜更加娇嫩,手指过度刺激鼻腔,会导致鼻腔黏膜糜烂、破损、结痂,也可能出现鼻腔感染、反复流鼻血等症状。
这里还要给大家提个醒:面部“三角区”轻易“动不得”
大家可能觉得挖鼻孔导致颅内感染有些骇人听闻,实际上确实是存在这种可能性的。人体本身存在着完整的血脑屏障,一般情况下,病菌很难进入颅内,但是有一条“小路”很容易被忽视,那就是面部“三角区”。
面部“三角区”以人的鼻梁根部为顶点,至两侧嘴角连线形成的三角形区域。它包括人的上唇、鼻子以及鼻翼两侧等主要面部器官。这块区域血管丰富。就拿鼻腔来说,它内部有很多静脉血管,鼻腔的血液会通过静脉回流到颅内。
因此,如果鼻黏膜受损并伴有细菌感染,一旦该部位受到挤压,感染容易逆行扩散至海绵窦,那么就可能引发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出现眼睛水肿、眼痛、视力下降等症状,感染也可能进一步逆行向颅内扩散进而引发颅内感染。
所以不要小瞧挖鼻孔的小动作,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必要时需及时就诊。
另一方面,清洁鼻子也不要用力过猛,出现鼻部不适,患者需要到医院先进行前鼻镜、鼻内镜检查,必要时还需进行鼻部CT检查。
治疗上,首先是治疗引起鼻干鼻痒等不适症状的疾病,如鼻炎、鼻窦炎等;其次,针对鼻黏膜干燥、结痂、糜烂等症状多以保守治疗为主,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出外用软膏,此外,患者还应多多补充维生素,促进鼻黏膜愈合。
若出现鼻前庭疖肿,疼痛较剧,需要应用抗生素、局部热敷等;如已经形成血管瘤,那么患者就需要进行鼻腔电凝手术。
鼻腔该如何正确清洁呢?
专家建议,用蘸上清洁温水的消毒棉签,轻柔清理浅表鼻毛即可。也可以用生理盐水进行鼻腔喷雾洗鼻。对于爱用冲鼻器的群体,千万不要用高档“猛力”冲洗,鼻腔黏膜非常脆弱,力道过大反而损害黏膜,甚至可能导致中耳炎。
还要注意鼻毛不要过度修剪,它是空气“过滤器”鼻子的“先锋强将”,修剪没了,鼻子过滤污染物的能力就下降了。
高血压群体要注意,若用力挖鼻孔,鼻腔的毛细血管扩张会比常人更严重,一旦出血也更不易止血。
长期被鼻炎、鼻窦炎困扰的人,建议去医院寻求医生的专业指导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