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泳池成了不少朋友出门游玩的首选,既可以避暑,又可以强身健体。可是近期多地出现关于泳池引发集体腺病毒感染的新闻,让不少家长感到焦虑,原本只想让孩子玩玩水,没想到去游泳池竟会让孩子感染“腺病毒”。
腺病毒是什么?它是如何传播的?又该如何预防?本期节目让我们来认识下。
一、腺病毒是啥?
“腺病毒”全名是“人腺病毒”,最开始是从健康人萎缩的扁桃腺组织当中分离培养出来的,所以才叫做腺病毒。
腺病毒传染性强,虽然人人都可能被传染,但最多见的是5岁以下儿童,其中6个月-2岁的婴幼儿尤其容易感染。感染潜伏期一般为2天-21天,平均3天-8天。
腺病毒除了引起呼吸道感染外,还可以引起咽结膜热,角膜结膜炎,胃肠炎和腹泻病等。
二、腺病毒如何传播?
1、飞沫传播:是呼吸道感染腺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
2、接触传播:手接触被腺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后,未经洗手而触摸口、鼻或眼睛;
3、粪口传播:接触腺病毒感染者的粪便等排泄物。
三、感染腺病毒之后有什么症状?
①呼吸系统
全世界18岁以下因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的儿童呼吸道标本中,多达15%的病例检出腺病毒。临床上可以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传单综合征、肺炎等。具体表现如高热、咳嗽较剧烈;咽喉痛、扁桃体红肿,可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和肝脾肿大。
②消化系统
临床上可以表现为急性胃肠炎、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肝炎。具体表现以水样或稀糊样大便、呕吐、腹痛为主要表现,可伴有发热。
③眼部感染
腺病毒引起的咽结合膜热在夏秋季可在儿童之间传播流行,以高热、眼红、咽痛、咽部充血明显为主要表现。
④泌尿系统
可发现出血性膀胱炎、间质性肾炎。
其他系统比如脑炎、心肌炎等
四、为什么会在泳池爆发?
腺病毒在泳池爆发,和其强传染性有直接关系。腺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飞沫传播,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可在空气中保持半小时,若在无任何防护的情况下,与感染者密切接触(尤其手),则非常容易感染。另外,腺病毒还可经消化道传播,即通过粪便、被病原体污染的水、食物、衣物等传播。
儿童游泳池潮湿、人多拥挤,直接或间接接触被污染的水、物品都可能引起腺病毒感染和再次传播。
五、如何预防腺病毒感染?
目前还没有腺病毒相关的疫苗,也没有针对它的特效药。所以,针对 2 岁以下的宝宝要更加注意,尽量避免去“招惹”它:
1、注意个人卫生:经常用肥皂洗手;避免和他人共用杯子、餐具;
2、不要带 2 岁以下的儿童去人多的公共泳池游泳;如果家里有大一些的宝宝需要到公共泳池游泳,也要选择有“卫生许可证”的;
3、如果身边有人确诊感染“腺病毒”,一定要做好隔离工作:尽量居家隔离休息,减少外出,避免前往公共场所;外出时戴口罩;咳嗽或打喷嚏时需要遮住口鼻。
划重点:注意个人卫生,夏季尽量避免去卫生状况不好的泳池游泳;如有感冒症状或其它不适应避免去公共泳池游泳。